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中國革命的艱危年代里四處奔走,生活動蕩,可在他心靈的深處,同樣有對花卉的愛好。他珍重梅花的遍布中華大地,花冠五瓣代表漢、滿、蒙、回、藏五大民族團結協調;他愛好菊花的凌霜傲雪,品格清高。不過,他似乎對廣泛栽培于我國各地的荷花,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
1916年8月16日,孫中山從上海去杭州,當地各界人士邀他前往西湖,觀賞河山勝景。此時湖邊水面荷花盛放,他在觀賞之余,頗受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質所感動,遂折下一朵荷花,笑對旁人道:“中國當如此花”。……隨后又至秋瑾墓前,憑吊為民族革命壯烈犧牲的秋瑾烈士。
“中國當如此花”一語,正是孫中山先生自身品格的表露。他既不羨慕牡丹的榮華,也不鐘情于桃李的嬌艷,卻希望中國人都能像荷花那樣高尚挺立,磊落光明,也寄望新興的中國能像荷花那樣燦爛芬芳,香飄四海。
1908年,孫中山先生留居日本時,為了感謝房東田中隆先生對當時中國革命的支持,贈送給田中隆先生親筆手書“至誠感神”和象征君子友誼之情的四顆蓮花種子。田中隆家人將這四顆蓮籽作為傳家之寶珍藏。直至1930年,才請日本“荷花博士”大賀一郎先生將這四顆蓮籽培育開花,并命名為‘孫文蓮’(Nelumbo nucifera ‘Sunyatsen Lotus’)。1979年,我國人大常委會鄧穎超副委員長訪問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時,日本朋友阪本祐二先生(大賀一郎的學生)委托唐招提寺的住持森本孝順長老,將‘孫文蓮’、‘櫻蓮’(‘Cherry’)、‘漁山紅蓮’(‘Yushan Pink’)、‘尼赫魯蓮’(‘Nehru Lotus’)、‘藤壺蓮’(‘Tenghu Lian’)、‘即非蓮’(‘Jifei Lian’)、‘蜀紅蓮’(‘Shuhong Lian’)、‘爪紅茶碗蓮’(‘Zhaohongcha Bowl’)等一批珍貴的荷花品種送給鄧穎超副委員長,請她轉交給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以表達中日人民的友誼,成為中日人民交往史上的一則佳話。
‘孫文蓮’是一個單瓣的蓮花品種,花瓣21枚左右。花瓣呈倒掛金鐘淡粉紅色(Fuchsine Pink)。花朵紅色,直徑22~26厘米。花期6月中旬至7月下旬。這一適于湖塘或缸栽的花蓮品種,如今早已在全國各地推廣,它與‘中日友誼蓮’(Nelumbo nucifera‘Sino-Japanese Friendship’)等荷花品種一起,共同盛開在中日大地上,象征著孫中山先生的事業和中日人民的友誼萬古長存。